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官网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江苏制造奔“三化” 还要跨过哪些坎

日期:2024-03-16 00:47 来源: 作者:

□ 本报记者 付奇 王梦然 崔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ug环球官网绿色化。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石,也是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骨干。来自企业界和制造一线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江苏制造继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刻不容缓。但在推进“三化”的道路上,还有一些“坎”需要跨过。

“低端锁定”制约向上突破之路

当前,制造业向高端突破迫在眉睫,其兴衰成败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

以工业母机产业为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大而不强、进出口结构不对等的问题非常突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芯片、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亟须工业母机提供支撑。然而,我国的工业母机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向“上”突破仍面临瓶颈,突出体现在“卡脖子”问题依旧存在、高端产品竞争力差——虽然我国的丝杠、导轨、主轴、电机、刀盘等功能部件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但高端刀具以及大量应用端的高端材料仍旧受制于人。

这样的情况在我省各门类产业中普遍存在:大量企业只能在低端市场抢饭碗,造成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而当进入高一阶产品竞争时,国外竞争对手又会用低价挤压市场空间,导致我们被“低端锁定”。还有部分规模比较大的企业贪大求快,陷入“越创新、越破产”的困境,进而导致“低端内战、中端争夺、高端失守”的局面。

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委员认为,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可通过扩大出口等方式,消化低端市场的过剩产能,通过技术创新引领向中高端市场进军;另一方面,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绿色制造,重点培育完善工业母机等产业链,鼓励装备制造实力较强的城市建设工业母机创新平台和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足、发展潜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生力军。

那么,江苏制造该如何继续有效向高端突破?省工信厅厅长朱爱勋表示,我省将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研究制定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整合政策资源,重点支持一批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升级示范项目、淘汰落后改造项目,目的就是加速推动制造业高端化。

然而,高端化之路并不好走。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敏代表坦言,作为一家专注于冷链的智能监控和物联网企业,精创电气必须集中资源拼国际市场、做国际品牌,不断提升资源配置力、优势转化力、品牌引领力。在她看来,制造业高端化不仅对技术层面提出要求,还需要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摆脱粗放型管理。“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效的内部管理。要通过实施精细化生产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这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之一。”

与智能化相匹配的新生产资料不足

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江苏制造业如何由“大”到“强”?与智能化相匹配的新生产资料能否有力供给是关键。

以基础原材料——水泥工业为例,当前水泥行业效益下滑,加之数字化转型投入不菲,整个水泥行业数字化转型意愿减弱、企业转型步伐有所放缓。这就需要建立健全水泥行业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更好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并鼓励头部水泥企业先试先行。

“我们计划投入130亿元用于企业的‘智改数转’及绿色化转型,致力打造数字工厂、绿色园区。”江苏金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徐云飞代表介绍,企业打算启动一个从开矿、运输到进入厂区,全程无人化生产的“智慧矿山”项目,尽管投入巨大,但预计可降低20%的成本。

质量和安全是生物医药行业的根本,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将最大限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为干扰,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促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江苏药企集聚,急需智能化引领变革。

“通过不断探索中药领域的智能制造之路,企业以现代中药的精准制造来推动中药制造行业的品质升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代表介绍,企业首创的“复方中药与功效相关的质量控制体系”成为第一个被行业认同的智能化生产流水线。下一步,康缘将持续加大中药智能化投入,力争建成中药智能化提取精制车间、注射剂智能制造车间、智能化固体制剂工厂、智能化口服液车间、智能化仓库等,推进中药新药研发、质量控制和智慧制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推进新质生产力,在生产要素上,智能制造工具也需要“迭代”。“工业软件的创新、研发、应用和普及是工业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动力。”苏州市副市长张桥委员建议,强化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合力,推进应用替代;聚焦前沿技术融合应用,探索“换道超车”路径;强化人才支撑保障,全生命周期推进人才培养。

与智能化相匹配的人才资源跟不上,也是卡点之一。代表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学科交叉和协同难度大、缺乏具有交叉学科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等现实问题。

“随着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入,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不同学科交叉和深层次融合协作的要求也日益提升,但学科之间的界限和传统的学科专业体系常常会阻碍跨学科合作的进展,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进一步加强协作。”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何光华代表建议,对学科交叉设置快速调研反馈机制,探索“人工智能+传统学科”“数字化+传统学科”的交叉科目优化机制。

工业“大块头”减重尤其难

当前,绿色低碳生产,已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江苏传统产业密集,工业发展较早、体量庞大,绿色转型尤为不易,需要在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发力。

技术层面,加快工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化升级改造——

“钢铁行业作为典型的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推动绿色化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塑造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钱刚委员介绍,锚定绿色制造,不久前,公司旗下兴澄特钢自主研发了无人值守热风炉智能烧炉系统,煤气的年消耗总量下降约1亿立方米,相当于减少碳排放8万到10万吨。

“新技术产品,可以助力全产业链协同降碳,比如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绿色冶金技术和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可以推进全流程超低碳排放改造。”钱刚坦言,绿色低碳转型虽然给企业带来压力,但关乎着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大企业必须勇担社会责任。去年,该企业牵头编制、发布全球首个特钢领域产品种类规则《(汽车用)特殊钢pcr》,并积极推进对绿色冶金、余热利用、绿电改造等低碳技术的应用。

在制度层面,加速产业绿色化发展,必须加快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提升绿色安全发展水平,更好参与国际竞争——

我国甲醇产能虽排名世界第一,但以煤制甲醇为主,绿色甲醇产能占比极低。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绿色甲醇产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缺乏统一、清晰的认证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与国际绿色甲醇行业接轨。

“要以绿色甲醇认证标准体系建设推动绿色甲醇产业长效发展。”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乃文代表表示,悦达集团立足盐城丰富的可再生资源要素和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政策基础,正着力将绿色甲醇作为高质量发展绿氢产业的切入点和支撑点。他建议,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确定我国绿色甲醇的定义边界,明确全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的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要求以及环保性能指标,并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

制造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对电力资源需求极大。目前我国工业用电价格高于美国工业电价30%以上,导致生产要素价格偏高,不利于我国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随着储能电池进一步降价,制造业储能服务将逐步形成一个千亿级别的巨大产业,对我国降低制造业成本、提高生产性服务占比、完善新能源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中小制造业占比达90%以上,每年消耗全国65%以上的电能,但当前中小储能受关注程度低、技术配套不足。蒋鹏举建议,面向中小企业场景,鼓励技术创新,推进小容量产品、分布式服务、网络化平台的研发与落地,以专业的技术,服务好我国最大比重的制造业主体,充分打开储能这个千亿级别的潜在市场。